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结题总结报告范文

分类:课题研究成功案例 发表时间:2019-08-12

  课题结题报告是在课题结题时必须提交的一份文件,是对这整个课题研究的总结,内容包含了课题立项目的及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呢?本文提供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结题总结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结题总结报告范文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摘要:构建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入手,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讨、听课评课,最终形成“情景交流→尝试探索→成果分享→总结概括→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简单、重复、随意的问,学生肤浅、赶场、敷衍的答,或者是学生不愿问、不善问、不敢问.造成这样的现状,首先是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忽视了有效问题导向的设计,其次就是以问代讲的新满堂灌,对问题导向教学的片面理解,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导向的教学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但是小步子,密节奏的课堂教学提问严重压缩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在强化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某种程度上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被窒息的人。“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一句空话。目前,国内外一些教育同行已经意识到问题繁、杂、小、碎的弊端,很多有识之士也已经作出了探索。但是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优质提问的研究;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纵览这些研究,也大多只是在问题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上下功夫,为了“牵引”而“问”,真正“为了不教”而“教”、“不问”而“问”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即便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与“学”也不相和谐,甚至严重脱离,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一问到底”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生是学习的工具,是盛装知识的容器的角色始终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所谓“大问题”,可以将其理解为一棵树的树干,而树枝就是由“大问题”催生的大量新问题,而且这棵树必须是可以硕果累累的大树!所以,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关注课程的主要内容,全面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改变课堂教学单一线性的逻辑结构,生成一种更开放、更灵活,多线分层并进的新的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更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我们结合学校现状,从探索“大问题”的内涵展开,重点从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提炼出问题导向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从中找出有规律的教学流程,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验证的实践研究。

  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思考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所以我们课题组很认同黄爱华老师的观点,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在“大问题”教学模式中,由几个“大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呈“板块式”结构,层层深入,从不同的角度深化课堂内容的学习,更好的诠释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走向丰富与厚重,实现师生的生命对话和成长,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的模式。

  (1)情境交流。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发现、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

  (2)尝试探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3)成果分享。让学生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教具、学具等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4)总结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

  (5)拓展延伸。通过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

  (二)研究的内容

  1、什么是“大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提出的“大问题”是相对于以往课堂中的“小问题”、“问题串”而言的,是指关注课程的主要内容,便于全面达成教学目标;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结构;能触及数学本质,具有思维的开放性,以探究为主的问题。

  2、如何设计“大问题”?

  问题在精不在多!两到三个能覆盖全局,直指本质,涵盖重、难点的“大问题”,能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脚手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操作、勇于表述、乐于观察。“大问题”从哪来?从文本中来,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应精心研读文件。“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这是参与性的,不是指示性的,其基础不是要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针对专业的问题解决者当时会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美国学者巴拉布与达菲语)由此可见,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事实上也正是数学思维的一种表现。为此,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雏形问题生成为本节课的“大问题”。

  3、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案例。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实践研究,便实践边总结。

  3、案例分析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4、问卷调查法:采取访问、座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需求,寻找有效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研究步骤及过程

  1、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2、实施阶段:

  (1)、设计关于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教师如何设计“大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不同形式的情境,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也可以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出“大问题”,怎样用最少的问题概括出最多的内容,怎样表述才能使我们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等等,解决“大问题”提出的方法及原则。

  (3)、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小结“大问题”设计的方法。

  (4)、收集资料,写出阶段性小结。

  (5)、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的研究。主要通过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基本模式如下:

  情景交流。在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发现并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

  尝试探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成果分享。让学生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教具学具等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总结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

  “大问题”教学改变了课堂原有的顺序结构,如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时间的分配等都将是我们要考虑解决的。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本课题的理解,我们拟定以下的基本技术路线:倾听——呈现——追问——提炼——延伸,有待于在案例中研究。

  3、总结阶段:

  (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的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课题开题至今经过了几个月的研究,刚开始,李老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有关“大问题”的理论知识,大家对“大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之后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有关工作。通过我们多次对教学实践案例的研讨,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已基本形成,在课题研究中积极贯彻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把教学导向透彻、自主、高效,把终身目标导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问题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终极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提问。下面是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效:

  1、设计调查问卷,学生访谈。为了了解学生对理想课堂的实际需求,我们对二——六年级部分班级学生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从调查结果来看,百分之五十点四的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而且学生都很乐意提问题,但孩子们对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概念,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把本课题的活动目标锁定,找准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2、积极撰写教学设计,总结“大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以问题探究为主题开展了“大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着重就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作用、途径及类型做了优化。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设计了几节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我们数次尝试设计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于课堂后,组内教师交流讨论,总结出了一些“大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老师们再次尝试设计教学,如程希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王雪伟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支敏老师的《四边形》,老师们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怎样归纳提出主问题(大问题),如何与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联系起来,再引向知识的学习。通过课题组成员多次研讨,我们总结出了“大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大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课题组目前总结了三种:

  (1)直接出示课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王雪伟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王老师一开始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你还想知道关于长方体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又如程希娟老师的《年月日》一课,一开始,老师就开门见山的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师问: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象一下,我们这节课要学习那些知识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都有多少天?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份有多少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出本节课的“大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

  (2)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

  例如支敏老师老师的《搭配》一课,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图上显示: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但是有密码提示。(密码提示是:请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企鹅博士留。)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数学中的搭配,即本节课的“大问题。”又如郭金老师的《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一开始,郭老师出示了本节课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认一认图中的时间,再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在这些时间里做什么。引导学生那句图中的时间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通过旧知引入,让学生进行知识延伸提出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郭金老师的《认识时间》一课,上课开始,郭老师拿出钟表,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钟表及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紧接着郭老师在钟面上拨了几时几分,问:你们认识吗?你们是钟面认识的?本节课的“大问题”——如何认识几时几分?即本节课的重难点。

  3、深入课堂实际,开展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我们多次的尝试教学及课题研讨活动,并决定将“大问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课题组相继听取了支敏、王雪伟、郭金等教师的研讨课,课后我们又进行了多次研讨,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学生适应了“大问题”课堂教学结构顺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相应提升。例如王雪伟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教学环节如下:(一)、情境交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主体图形,这些面存在什么关系?师: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说明长方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它,你还想知道关于长方体的哪些知识呢?(长方体的表面积)。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二)、尝试探索: 1、你对“表面积”这三个字有怎样的理解?表面积到底指的是用所用的面积?(本节课的“大问题”)

  2、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合作:1、同桌2人为一组,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方法。3、小组内2人交流,方法如果不一样,探讨那种方法更简便。

  (三)、成果分享: 1、方法: 方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二(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方法2: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的面积×2+前面的面积×2+左面的面积)×2。2、为什么要给它们乘2呢?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四)、总体概括: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点到面的长和宽,不管用哪种方法,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五)、拓展延伸,全课小结。1、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说一说,正方体的表面积=楼长×楼长×6 2、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课本练一练第1题 3、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存在问题

  (1)本课题研究现在仅停留在“教师”角度,对“学生”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2)本学期教学时间紧,教师在课题研究上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3)课堂教学实践机会有点少。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能较好的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研究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2、改进方法

  (1)课题组成员继续探索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定期上一课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

  (2)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要更全面更深入一些。

  (3)应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授课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题组其他教师要克服一切困难深入课堂听课,课后及时进行研讨,找出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授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力求在课堂中体现“大问题”教学的优越性。

  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将会是课程改革中常有的新话题。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上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尝试,加强对“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符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贯彻新课改新理念,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

本文由亿百出版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名称: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结题总结报告范文

文章地址:http://www.ybchuban.com/ktal/12836.html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评职称课题申报成功 下一篇:董博士参与医学基金课题成功

相关阅读

热门问题

最新课题信息

推荐阅读

评职称成果相关问答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源
享受更多优惠